日期6月12日(星期日)13:30-16:00

會場東京大學彌生講堂

講師內田祥哉(東京大學名譽教授)・藤森照信(東京大學名譽教授)

作為在東京湯島國立近代建築資料館舉辦的展覽會“從資料中看到近代建築的歷程”的紀念活動,6月12日(星期日)舉辦了演講會“製作近代建築史”。講師是內田祥哉和藤森照信。和去年11月在神戶召開的同題演講會一樣,兩位從各自的視點講述了近代建築的技術和工匠。

首先是藤森先生的演講。采用鋼筋造和鋼筋混凝土造,先驅者技術的萌芽是在外行亂七八糟的地方產生的,以此為宗旨,介紹了鋼筋混凝土的發明者莫尼耶製作的供水塔、連窗邊的棧房都用混凝土澆築而成的建築物等有趣的事例做了。

這是從丸之內大廈解體時的照片中介紹震災後實施的加固情況的樣子。丸大廈雖然是用美國最先進的施工技術建造的,但是由於地震對策不夠完善,關東大地震央受災嚴重。技術是不斷摸索、精煉、發展起來的一個例子。

接下來,在內田先生的演講中,我們就戰後的木匠工作進行了說明。

戰後復興最初建造的是木造建築,之後即使換成鋼筋混凝土結構,在現場製作模具的木匠也很活躍,另一方面,由於城市火災對策等理由,學會上決定禁止木造等,戰後木匠和木造建築的位置的變遷被介紹了。

休息的時候,開始對話。以內田先生製作的鋼骨立體桁架的故事為中心,聽到了後明斯特·富勒當時來見的事情等貴重的故事。

雖然和神戶會場的展開又不一樣,但是簡單易懂地說明了容易變得難的內容,我想幾乎滿座的會場的各位也都很享受。

 

在展覽會“從資料看近代建築的歷程”上,除了在神戶名古屋會場也介紹過的明治到昭和戰前的建築技術之外,還介紹了立體桁架的大阪世博會的廟會廣場等戰後的建築技術。請一定要在展覽會場看看引進各種各樣的新技術、普及、固定下來的試行錯誤的道路。

 

參考:在神戶的演講會的報告請看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