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末在神戶舉辦的“近代建築製作挑戰”展,名古屋會場開幕了。

會場是豐田產業技術紀念館的特別展覽室。從左側入口到右側出口,繞著展示一圈,就可以追溯到從幕府末期到昭和戰前的建築技術的變遷。

最初是介紹江戶時代棟梁工作的環節。除了江戶幕府的製作方法大棟梁甲良家傳來的珍貴儀式用木匠工具之外,還介紹了之後建立建築業的竹中家清水家在江戶時代親手製作的工作。

第一章是“建築的文明開化”。介紹了近代建築的先驅二代清水喜助的擬洋式建築等。右手邊能看到的是奇蹟般地留存至今的匯兌銀行三井組的柱頭。建築物雖然破天荒,但柱頭卻做得很好。

接著,介紹了從西洋引進的木造、磚造的技術。在左邊最裡面看到的是神戶也受到好評的Harson角“挑戰堆砌磚塊”。可以一邊實際積累英國堆積和法國堆積的區別一邊感受。

第二章是“與歷史主義的格鬥”。日本建築師和承包商登場,是一個在日本也不亞於西方的真正的歷史主義建築而奮鬥的時代。在這裡,通過圖紙和資料追溯了近代建築行業成立的過程。

作為這個時代的建築技術,以三菱一號館、法務省、東京站等資料為中心,介紹了磚造的抗震化、設計化的嘗試。在磚造中部分導入的鐵和混凝土技術,成為了連結下一個時代的寶貴學習場所。

第3章的“鐵和混凝土”中介紹的是代替磚造登場的鋼骨造和鋼筋混凝土造的技術。右邊是鋼骨造的日本橋三越的柱腳,左邊是鋼筋混凝土造的樞密院的配筋模型。

作為鋼筋混凝土建築的外部裝飾表現,還介紹了瓷磚和陽臺。

展示的最後作為歷史主義建築的終點,介紹了1934年(1934)竣工的名建築·明治生命館。距1854年(1854年)日美友好條約締結開國正好80年。在這期間達成的設計、施工技術的進步令人吃驚。

在劇場角,放映著大阪煤氣大樓和明治生命館的工程影像。乍一看是很淡淡的影像,但是充滿手工感的施工樣子,現在無法想象的危險工作等,有趣的場面一個接一個。

會場出口附近的展板上,介紹了在會場豐田產業技術紀念館能看到的近代建築技術。只要從展示會場稍微往前走一點,除了大正時代工廠的磚牆之外,還可以實際看到木造、鋼骨造、鋼筋混凝土造的技術。與展示一起看的話,對近代建築技術的理解會進一步加深吧。

本展覽將於4月3日舉行。期間作為紀念活動將舉辦參觀會(2月6日)、研討會(2月14日)、演講會(2月28日)(詳情在這裡)。歡迎光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