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建築

自然與人相連。

和之建築

新的竹中大工道具館建在神戶六甲山的山麓。位於新幹線新神戶站附近,卻是綠意盎然的位置。建築物作為地上1層、地下2層抑制了存在感,留下了用地上的茶室,樹木的砍伐也保持在了最低限度。那裡雖然是在城市裡,但是好像是被森林包圍的綠洲一樣的地方。
在地上層充滿透明感的玻璃大廳裡,準備了當地的木工作家們製作的木製桌子和椅子。海側可以一邊欣賞六甲山雄偉的山巒一邊放鬆新建成的枯山水日本庭園。為了在地下空間也能吸收自然的光和四季的美麗,設置了大的中庭。
這裡是為了享受道具而建造的博物館,我想這也是為了繼承日本人自古以來重視的製作之心而建造的場所。不是象徵性強、自我主張強的建築,而是作為人與自然柔和連結的存在的“和”建築,如果能享受到的話就太好了。
接近
外觀。從南側看
外觀。從北側看
玄關
從大堂眺望中庭
中庭和通風象徵展示(唐招提寺正殿組物模型)

將傳統與革新連結起來。

傳統的工匠技術

傳統的工匠技術 希望能真實地感受到日本在世界上引以為豪的工匠的技藝。建築物乍一看看起來很現代,但到處都是傳統的工匠技術。也就是說,博物館本身就是“能親身感受工匠技藝的場所”。
例如,覆蓋建築物四周的牆壁。由京都的聚樂土混合而成的灰泥製成。而且內側是桂離宮也使用的帕拉裡飾。中庭周圍的室內空間是以風化的版築壁為印象的土牆削出的。防止風雨的屋頂是淡路的熏瓦。在美麗的木屋頂迎接來館者。
地面樓層的大廳是融合了傳統工藝和現代建築技術的大空間。建造建築物的骨骼是消除存在感的鋼骨材料。運用結構技術實現了內部沒有柱子的大空間。另一方面,天花板是使用天然無垢材料製成的傳統舟底天花板。使用木組的技術,創造出了清爽溫暖的空間。
除此之外,名栗完成的自動門、鍛造完成的指示牌等細小的地方都在工匠技術上下了功夫。
檢查哪個地方是傳統的技能,哪個地方是現代的技能,也是新的竹中大工道具館享受方法之一。
名栗精加工的自動門
用國產杉的無垢材料組裝的舟底天花板
一塊白色橡木板拔出的段板
中庭:敷瓦是在淡路的達磨窯燒製的
用烙鐵削土牆完成的大壁
茶室模型的展示空間。天花板是混凝土杉板澆築完成
刨鍛冶用手工鍛煉的嚮導簽名

建築概要

結構

鋼筋混凝土造、鋼骨造

規模

地下2層、地上1層

建築面積

539㎡

延床面積

1,884㎡

設施明細

地上1層/出入口、大廳、劇院、商店、辦公室等
地下1層/展覽室、倉庫等
地下2層/展覽室、木工室、藏書等

設計施工

株式會社竹中工務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