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之島的房屋建設——東南亞島嶼部的建築與生活”展神戶會場開始了。
東南亞島嶼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島國區域,由現在的國家來說,由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汶萊、東帝汶等國家組成,大小超過2萬個島嶼組成。
本次展覽以建造在這些地區的木造建築和與自然一起生活為中心進行介紹。
東南亞的木結構建築史上介紹了習俗房屋的整體情況。通過結合3DCAD的設計圖,可以知道大膽造型的屋頂是怎樣的構造。
介紹其中最高的南尼亞斯的習慣房屋。可以和結構模型和內部的全景影像一起觀看。在小監視器上的說明中,現在也介紹了用人力運送巨石,歡喜地表演跳高的年輕人的影像。在看這樣的影像的過程中,可以享受到像訪問了村子一樣的模擬體驗吧。
在這裡停留一步,思考一下“住所”的意思吧。現在,人們只認為住所是自己的東西。為了祭祀守護祖先神的家,在社會規範中必然產生的形狀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來看看幾個空間構成吧。在附設的影像《解開房屋構造的秘密》中,介紹了監修者佐藤浩司的說法。
會場裡面再現了一些習慣性房屋。被誤認為是移建了的震撼力,也許是因為是用手加工自然素材本身的緣故吧。該房屋以印度尼西亞東部小松達列島之一的鬆巴島的核心村銀加村的住宅為原型。在印度尼西亞東部,氣候也完全不同。恩加村是島的東部,而勝巴島的東西方氣候也不同。在多雨的西部,水稻種植、乾燥的土地東部,馬、水牛等畜牧支撐著當地的產業。
再現的房屋中省略了尖頂部分和高地板下面、周圍的下屋。最重要的是,可以進入室內!請一定要體驗一下竹子的地板和雜木的地板。雖然不穩定,但還是能感受到一些舒適的感覺。
剛進去,就是女人的空間。原來的入口是左右的一個。有水缸的地方附近是烹飪的地方。這個村子裡電力、煤氣、自來水不通。每天女性花一個小時以上的時間去打水,然後儲存在這個缸裡。
這是一個以馬拉普居住的閣樓馬·德塔(上面的家)和人類居住的高地卡哈爾為媒介的空間。閣樓裡保管著金銀的裝飾品、金屬片、陶瓷等祖先傳來的神器。每年2次,懷著對豐收的祈禱和收穫的感謝,對馬拉普進行犧牲。這個時候把神器從上面的家放在上面的科隆上,用大的卡哈爾執行禮儀。
在會場內的4個地方,可以看到實際作為模型的建築物的全景照片。隔著平板電腦看模型的話,可以同時看到真正的照片和模型,可以體驗到實物和虛像翻倒的不可思議的虛擬化。
環顧一下之後,再看看地板吧。雖然地板相當不穩定,但實際上真的有更多的間隙。正確再現的話會很危險,所以在不是謊言的範圍內安全地製作著。
4根主柱都有各自的作用和名字。
進入後馬上面向女性空間的兩根柱子是女性的柱子。男性空間的兩根是男性的柱子,前面的柱子作為最重要的柱子被稱為占卜的柱子,對於馬拉普的禮儀是面向這個柱子進行的。建造時,最先建造的也是這個柱子。
男人的柱子上方雕刻著圓木的形狀。
在男人的柱子之間擺放著長凳。長老坐在占卜的柱子旁邊,聽馬拉普的聲音。
穿過朗塔椰子之間,是一個“豐富的自然”角。
在這裡,以印度尼西亞、遜巴島和巴釐島的建材為中心,展示著如何獲得材料,如何加工的。
在巴扎爾狀分成6個空間裡,分別由屋頂的葺材和基底、牆壁完成、各種手把手模型和視頻構成。
這是一個可以體驗竹瓦葺方法的漢斯翁。乍一看看起來很簡單,但實際上大部分人都做不到。上面的屋頂是榜樣。讓我們仔細看看吧。提示是為什麼每個竹棧道都是兩條。
這是用鐵木製成的木羽草墊。鐵木是日本被稱為瓜林的超硬質木材。即使無塗裝也作為高耐久的材料廣為人知,但是因為硬質所以很難加工,這是一個難點。然而,在印尼使用的是非常合理的手段。
在“與自然生活”的環節中,從巴釐人建築師古德·克裡什納和夫人巴釐料理研究家阿尤·加亞特裡·克裡什納的著作中,與實際支撐巴釐傳統生活的生活用品一起介紹。在工業化發展的今天,與自然共存的方法,我想日本人也能產生共鳴的地方很多。
發行了格德先生的著作《來自廚房的革命》日語版。這是非常棒的內容,請一定要讀一讀。博物館商店一本售價1000日圓。
以與之前介紹的習慣房屋相差很大的雅加達王宮和清真寺為焦點,介紹了其構造方法和木匠工具。首先是在沒有公開的貴重修理工地的調查為基礎。
扇垂木等高度的木工技術發達,稍微有點專業性的話題,所以設置了向請求調查的建築史學家泉田英雄老師演講的機會。技術和心研討會“國王館的建造方法——爪哇島的木匠技術”將於11月17日舉行。請務必參加。
在爪哇島的住宅中,這個喬格雅加達建築的影響被認可的例子有很多。為了便於理解那個空間構成,準備了對象電影。通過自己操作,可以改變看的角度和大小,取下屋頂,把牆壁取下來,然後一邊進行骷髏化一邊看。
東南亞的木匠工具一般由以中國系的道具為中心的20支左右的道具構成,但是宮廷木匠在亞洲種類豐富,數量也很多。
同樣在印尼國內,巴釐島也有不同的工具和技術。還展示了最具代表性的道具——山刀和記錄其工程的影像、雕刻刀和製造工序的柱子模型。
特別是巴釐和鬆巴的鍛造工作的區別很有趣。
最後介紹一下松巴島的木匠工具和鍛造工具。
有效地使用身邊有限的鐵素材製作的道具,對於在環境完備的環境中完全習慣了製作的產品的我們來說太衝擊了。我想再考慮一下道具需要什麼。
像這樣,也許能看到和至今為止在本館介紹的匠的世界完全不同的展覽會。但是,既然想通過木工看世界,理解各種各樣的價值觀是不可缺少的。再一次看到了日本。期待大家的光臨。
返回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