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道具的介紹

齒[nokogiri]

鋸木

2鋸子的發展史

鋸子的出現很古老,在舊石器時代開始使用原始的東西。但是,作為木工工具實際開始使用是在金屬鋸子登場之後吧。西元前的埃及、中國的殷周時代,已經使用了青銅鋸子,特別是在埃及,西元前14世紀左右,與現在的鋸子幾乎沒有變化。 鐵鋸在歐洲的羅馬時代,在中國的秦漢時代開始使用。這被賦予了青銅製鋸子上看不到的鋸齒傾斜和蛤蜊,加工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我國,原始石斧是加工的主要工具。到了彌生時代,鐵的技術被引入,鐵斧開始使用,但是鐵製鋸的出現卻相當晚,被認為是古墳時代前期。但是,古墳時代前期的鋸齒是在長條型鐵板上刻上素牙的簡單的東西,在建築生產中是否實用,有疑問符。古墳時代到了後期,為了安裝木柄而擁有莖的東西變多了,鋸齒上有蛤蜊眼睛、蛤蜊、薺菜等,作為木工用具的進步也能看到。

古墳出土的鋸子(5世紀,復原品,岡山縣金藏山古墳出土)

古墳時代殉葬在古墳中的鋸子,隨著古墳建築的減少出土數量也減少了,從飛鳥·奈良時代到鐮倉時代現存的東西不多。現存的鋸子也有很多獨特的形狀,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但是和上一個時代相比,作為大型化的木工工具基本上已經完成了。其中,法隆寺獻納寶物鋸作為傳世品是最古老的鋸子,一部分破損了鋸子,是完全保留木紋的貴重物品。

另外,在現存的木造建築中留下鋸齒痕跡的最古老的例子也是法隆寺的建築。根據修理時的調查,確認了大鬥的切斷面上有鋸痕(橫鋸)。

8世紀左右的出土鋸(實測圖、群馬縣白倉下原、天引向原遺跡)

進入中世紀後,從畫卷等可以看出,使用了將鋸齒彎曲並使前端尖起來的“木葉型鋸”。這種形式的鋸子一般認為一直使用到江戶時代中期,但是出土的例子很少。

從木材的角度來看,到室町時代中期為止,我國沒有豎鋸齒,而是用鑿子打碎的方法進行木材加工,進入中世紀後,2人鋸的豎鋸“大鋸”從大陸帶來的話,木材能力就會飛躍性地提高,對建築生產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開始了。這個大鋸在我國短時間內消失了,但是它變成了一個人鋸的“前鋸大鋸”和小割用的“伽利略”,直到明治中期被機械製材取代為止都是木材的主流。特別是擁有廣泛鋸齒的前鋸大鋸是日本獨特的鋸齒。

2人鋸的製材用縱鋸“大鋸”(復原品)

1人鋸的木材用縱鋸“前鋸大鋸”(明治時期・近江甲賀產)

進入江戶時代後,隨著道具生產力的提高和職能的分化,鋸子按用途進行細分,出現了今天能看到的傳統鋸子的很多形式。另外,會津和三木等鋸子的產地也是在這個時候發生的。到了明治時期,出現了今天看到的雙刃鋸,並開始廣泛普及。

另一方面,從明治開始的木材機械化逐漸取代了手具,到了戰後,由於飛躍性發展的電動工具,木匠工作也機械化了,今天,作為手具的鋸似乎結束了其發展的步伐。但是,為了追求手具帶來的觸感和精度,尋求好鋸齒的木匠也不多,這也是事實。

(1996年企劃展“鋸齒小宇宙”圖錄解說大幅加注)

  • *本頁的內容摘錄了《竹中大工道具館收藏品錄第1號-鋸篇-》的解說。
  • *品名主要是參考關西使用的道具名稱,根據本館使用的統一名稱而定。根據地域和研究人員的不同,道具的名稱也會有所不同。